微信抢票个人总结

项目是从十月初开始写的,在十一月初结束,恰好过了一个月的时间。

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,配环境都配了好几天,到后来能自己把主要的功能屁颠屁颠的写了,然后(不算太利索)的把项目部署到服务器上,一个月时间,的确成长了很多。

国庆期间的任务比较少,和刘想一起结对编程了一次,基本就搞定了。第一次迭代的时候,由于受到各种其他作业的压迫,基本上什么都没干,只在ddl的那天,花了一天在清华学堂教室之间的讨论桌上,完成了服务器的购买、配置以及前期项目在服务器上的部署。

迭代一之后跟着的是提交结对编程的视频的作业,当时想着一起实现个小功能,就管理员登录登出吧。结果不知道是太久没接触了,还是因为环境比较操作,或是时间比较赶,竟写了挺久没有写出来,最后还是江昊琛过来帮助我们,才完成了这个功能。

这之后又是一周沉寂,直到周四与老师交流。老师建议我们明确分工,比如一个人写功能,一个人写测试,这样各有专攻,效率更高。说到这个有点愧疚,分工的时候我强行抢了写功能的工作,把测试的锅甩给了刘想,(因为没怎么接触过测试,觉得挺难写),刘想英勇的接过了这个锅,后来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务。

与老师交流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水岭。在这之前,我们有一个计划,但总感觉是随便写的,并没有认真执行。交流之后,有了十分明确的分工,一下子就有了责任感(毕竟功能不写好就完全没法展示了)。在Excel里列了详细的工作计划,每天都会记录做了什么,还有哪些部分没有完成,确认明天要做的工作。这样去做,看似挺大的工作量,都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了。这样较大的分工十分有效,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,从而心无旁骛的去做。尤其是当我的工作可能会影响到队友的工作的时候,写作业的动力就更足了。

另外有点遗憾的是,虽说是两人合作,但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讨论地点,我们真正在一起结对编程的时间并不多。研读间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对编程场所,但是没有供两人预定的研读间,而与其他组一起预定,又会涉及到很多的时间冲突,难以找到一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。而其他如六教、清华学堂教室外的讨论地点,环境不是很好,不适合静心编程。希望以后学校能照顾结对编程的码农们,允许二人预定研读间~

总之,这次与刘想共同完成微信抢票十分愉快~期待下次合作~

Back to Journal